境界问题是冯先生从事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的终极性关怀,具有永久性价值。
这同合理开发、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是对立的,甚至不是同一类的问题。作为德性主体,人会向自然界寻求生命意义,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。
德性与智性并不是非此即彼而不能协调发展。事实上,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文化复归,都是如此。按照这样的理解,人虽是社会的人、政治的人,但不是作为社会政治主体的人,而是作为社会政治工具的人。中国文化启示于今人的,恰恰是在这个方面。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,是因为它自觉地意识到,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,也是人的内在需要,人而无情,不可以为人。
这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性文化,就是中国原型文化的基本涵义,它具有个体性特征。正因为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,关心人的情感、意志等方面,所以未能发展出西方式的理性主义,未能发展出认识主体,这是事实。天地之化即包含着生命意义,化生的概念是后儒提出的,但生化的思想在《易传》中已很明显,并与孔子的生的学说有极密切的关系。
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这里举出几个。当冉有说他能使一个国家的人民富足时,孔子没有说话。现代人已经记录下这样的事实,即主人死后,有些马能够为主人而悲伤并绝食而随从主人死去。但是,从他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这句话看来,他是完全理解了,否则,他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。
能够这样做的人,就是道德上的君子。],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价值意味的概念[ 参见《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,第383-396页
但何谓天德?天德的意义不是别的,就是生,即不断生成,不断进化,不断创造。信仰属于人类的精神生活,但精神生活有宗教的、有人文的,不能都归结为宗教信仰。他也讲境界,但他认为,真正属于境界形态的是道家而不是儒家,儒家兼有境界与存在,而以存在论为主要形态[1],它必须有一个超越的根据,即绝对实体。而事实上,儒学自身就其特殊性而言具有宗教性与世俗性这样一种二重性,二者之间既有某种张力,又有统一性的一面。
儒家是讲天人合一的,而且重视人的地位,但是,儒家并没有否定天的先在性、本原性。这是生命进化的思想,也有道德进化的意义。实际上,人文主义宗教与自然宗教这两种说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。[9] 冯友兰:《三松堂自序》,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,第264-265页。
另一方面是指祭祀一类的制度即所谓礼制,确实包含有宗教内容。敬畏天命转化为敬畏自然界赋予人的神圣使命,实行仁德,也就是实现内心的良知良心、道德情感、不忍之心等等。
这是一种普遍的宇宙关怀,体现出儒学的宗教精神。死作为人生的界限,儒家十分重视,但正因为人有死,因此要在有生之年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而且要超越自我,与天德合一。
这所谓超越性,是从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层面上说,天道是超越感性世界之上的,但又不离形而下的大化流行的过程(时间性),毋宁说是大化流行中的稳定力量、秩序或规则。人生是有限的、短暂的,但人对无限、永恒有一种心灵诉求,希望能够实现之,或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无限、永恒的意义。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。自然界取代了上帝,成为生命的创造之原,因而是神圣的,敬天畏天思想即由此而来。天地以生为心,人以仁为心,因此,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内在的,而不是外在的,自然界不只是认识的对象,而且是人类生命价值的宇宙论根源。儒学不只是解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,而是落在天人关系问题上。
二者都有各自的根据和说服力,但都强调了儒学的一个方面。人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统治世界的宠儿,而是天地的儿女(乾坤父母),也是万物的朋友伴侣(民胞物与),对万物的热爱,就是对天地的报答。
儒学是不是宗教?这是一个争论已久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。这样说无疑是参考了西方宗教及其宗教学说,但又不是依傍西方,对号入座,而是通过比较显发儒学的特质。
[7] 见《儒教问题争论集》。天地连用,更说明它不是神,而是自然界。
比如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是爱,这被认为是人类永恒的主题,因而是一种终极关怀。重视自然界的生命意义与原始的万物有灵论是有原则区别的。所谓终极关怀,是人的关怀,离开人的诉求,无所谓关怀不关怀。这就是儒家的超越与终极关怀。
这是溯本探源的说法,在自然之上再也没有什么了。事情很可能恰恰相反,它为解决现代问题提供了最重要的价值资源。
有些讲主体哲学的人,用西方的某些观念样式讲中国的儒家学说,如牟宗三先生用康德的先验主体讲儒家的心性之学,我认为并不符合儒学的精神(这并不是说,儒家没有主体思想)。这里还有宗教与人文的关系问题。
这种看法很有道理,也是很多人采用的说法。人是什么或人的意义何在?这才是儒家最关心的问题。
形而上的超越层面即在形而下的具体层面存在并发生作用。由此亦可以解释,人对自然神圣性的信仰为什么变成对自身仁性、良心的反省与惊觉,变成修养实践。因此,人才是自然界的主宰,自然界只能是被主宰、被统治的对象。主张儒学是宗教者,看到了儒学对天的先在性、超越性的肯定和敬天思想,以及对现实人生中不完满性的揭露及其存天理、灭人欲的主张,但是忽略了儒学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重视,特别是对人的内在德性及实践能力的重视,而对绝对超越的神的世界缺乏正面的肯定,至少是暧昧不明、模棱两可。
[9] 这实际上已经有了某种变化。这是儒家究天人之际的根本前提。
比如哲学、美学、艺术等等,都是解决精神生活的问题,但不能统统说成是宗教。正因为如此,自然界是神圣的、不可亵渎的,人要有报本之心、敬畏之情,绝不可肆意妄为。
如果天真有一个心,那就是上帝了。祖先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生命的具体实现者,因此要敬祖祭祖以示报答。
据悉,该平台由国家能源局指导,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(以下简称中心)负责具体建设,旨在建立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光伏发电项目公共数据分享平台。 [阅读]
同时,来自黎巴嫩机场管理部门的工程师们也亲自造访了科钦国际机场,并对这一太阳能面板项目表现出了极大兴趣。 [阅读]
没有监管部门对光伏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关,相当于羊的价值差没人说得清,市场上是不好交易的。 [阅读]
积极支持意味着光热发电的发展将提速。 [阅读]
很多组件中都是采用减反射膜,减反射膜有好处也有弊端,提高它的质量是主要问题。 [阅读]
尽管面临的海外双反(反倾销、反补贴)阻力始终未减,中国光伏企业仍决定以亚洲地区为突破口,抱团向外走。 [阅读]
近年来,很多光伏电站业主和开发商发现,在电站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,存在某些设备故障率过高的问题,这使得开发商、业主有些不知所措。 [阅读]
这一方案相当诱人,由此激发了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疯狂热潮。 [阅读]